由於前一天玩了一整天,晚上又在漁人碼頭鬼混到太晚,第三天兩個人都在床上賴著不肯起,反正跟據兩天下來的經驗,今天要走的大三巴路線應該還是會比預期的要快走完,多睡幾分鐘應該沒差 XD
掙扎了一陣兩人才步出飯店大門。這條路從議事亭前開始,因為是市中心,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過來的公車。也因為是為處市中心的觀光景點,兩旁的手信店還真不少。
大三巴牌坊號稱是澳門的地標,原為聖保祿教堂,建於1602年,於1835年遭大火燒燬,只剩下今天看到的這一面石牆了。石牆本身分五層,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wiki 看看每一層的說明。後面還有個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和....墓穴XD 。這個地方不愧是澳門地標,一卡車一卡車的遊客倒進來,佔據前前石階上每一個能拍照的角度(拍照時人算少了),大部份是大陸人吧,不是我在說,真的很吵,加上我不是教徒,所以這裡對我沒什麼吸引力,相較起來,金門的邱良功母節孝坊還有趣的多,至少,旁邊有好吃的煎蚵餅
補一張人多的..
因為沒有特殊設備,整個牌坊拍不下來,就拍拍近部吧
而牌坊的右手邊則是大砲台了。圖中是在上砲台的步道上。右側是個靜雅的公園,左側山下則是吵鬧得像菜市場的觀光團(大三巴牌坊),有種處於楚河漢界上的奇妙感受,不知道為什麼,爬上來的觀光不多,也因此安靜許多。 澳門大炮台建於明神宗年間(公元1617年),原為耶穌會大三巴教堂(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)的祭天台,保護耶穌會在澳門的產業,後被澳葡政府轉為軍事防禦設施的大炮台城堡。大炮台與媽閣炮台和東望洋炮台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,以防範海盜之用。
大炮台後來改建為澳門氣象局。經歷了300年的滄桑歷史,終於在1966年解禁,成為向公眾開放的旅遊景區。。山上還有個澳門博物館,展示數個世紀中,東西文化在澳門交匯並和諧共仔的多種面貌,每天上午十時開放至六時,星期一休館 (XD)
砲沒什麼好看,但因地處制高點,可以俯看澳門市區。就是這個景像了,是的,沒看錯。我們在澳門停留的三天都是這麼陰滴。澳門這個時節天氣好像就是這樣,上午陰天,中午下大雨,傍晚雨停。另外,注意到了嗎,不是每棟房子都像之前拍的那樣光鮮亮麗,像這樣灰樸樸又老舊的建築還蠻多的。
對了,往砲台的小徑上有間咖啡館,看起來相當雅緻,要不是時間不太夠,還蠻想進去坐坐的。
下了砲台,肚子也餓了,路邊找了個學生多的小商店跟著買了點東西填肚子,有點類似我們路邊賣關東煮,東西好不好吃先不說,看到那個價錢-魚丸一串澳幣1.5元,相當相當的便宜啊,台北吃一條黑輪的價錢大概是Double吧 XD
接著我們轉往白鴿巢公園 (又稱賈梅士公園,因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賈梅士曾在此住上一段時間)。這邊有點像是台北植物園,比較沒什麼吸引人的景色,加上雨勢轉大,我們草草轉一圈就離開了。
很老套,但還是用機場做結吧,每每在旅程結束看到機場感覺都蠻複雜的,可以回到熟悉的地方、人事物,也意味著要回到那個太過熟悉的生活,是要高興回到熟悉的環境,還是要難過得回到一成不變的日子 ?? 說不上來。圖中所示的海報是這一段時間澳門政府主推的藝術節的海報,第一天晚上看的戲就是藝術節的活動之一。
好啦,沒有啦。就剩小在澳門吃的回憶錄了。
相關連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